竹斋小札 一百五十
竹斋小札 一百五十
夏薰,想起高中语文,我那时九江同文中学,因记性糟糕缘故,最不喜背书,文言却常要求记诵,时课文临川先生《答司马谏议书》,语文老师吴师要求次日晨课上诵背,次晨点名是我,我开篇尚能流利,几句之后,不能继之,吴师言道,石红梅尚如此,你们谁还能背。意甚不能平。其实多数同学该当能背,而我却实实不擅记书。但我自幼喜好文学,很读闲书,那时最喜龙榆生先生编选《唐宋名家词选》,常在手边,然背词篇亦不在行。
我看书很是至性,与书中人物同喜悲,小即如此,1983年夏(我小学毕业暑假,未满11岁)我看巴尔扎克《高老头 葛朗台欧也妮》,至可怜处,在九江钢厂老宿舍楼四楼家中阁楼大哭,哥哥闻声上楼见因读书告知母亲,母亲还记得的。这样哭有些幼稚吧,然而就是这样。
石红梅 字(2012-7-20,晴,于江西九江浔阳)
夏薰,想起高中语文,我那时九江同文中学,因记性糟糕缘故,最不喜背书,文言却常要求记诵,时课文临川先生《答司马谏议书》,语文老师吴师要求次日晨课上诵背,次晨点名是我,我开篇尚能流利,几句之后,不能继之,吴师言道,石红梅尚如此,你们谁还能背。意甚不能平。其实多数同学该当能背,而我却实实不擅记书。但我自幼喜好文学,很读闲书,那时最喜龙榆生先生编选《唐宋名家词选》,常在手边,然背词篇亦不在行。
我看书很是至性,与书中人物同喜悲,小即如此,1983年夏(我小学毕业暑假,未满11岁)我看巴尔扎克《高老头 葛朗台欧也妮》,至可怜处,在九江钢厂老宿舍楼四楼家中阁楼大哭,哥哥闻声上楼见因读书告知母亲,母亲还记得的。这样哭有些幼稚吧,然而就是这样。
石红梅 字(2012-7-20,晴,于江西九江浔阳)